基础设施
目录
[编辑]
基础设施概览
“基础设施”一词也可译为“基本结构”。第一位对基础设施给予足够重视的经济学家是罗森斯坦-罗丹。 1943年,他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总资本或社会总投资分为两类:“社会间接资本”(Social Overhead Capital),SOC)和“私人资本”(Private Capital,PC),前者指基础设施。 AoHirschman 也将后者称为“直接生产性活动 DPA”。这种分类观点一直为后世所继承。
后来,H. Chenery和Moises Syrquin明确将社会工业部门划分为两大部门,即可贸易部门和非贸易部门。前者包括初级产品部门和制造业,后者包括社会基础设施和服务业,其中社会基础设施还包括建筑业、水电燃气业、交通运输业和通讯业。
1982年麦格劳-希尔图书公司出版的《经济学百科全书》进一步更详细地解释了基础设施。书中写道:“基础设施是指直接或间接提高产出水平或生产效率的经济项目。主要内容包括交通系统、发电设施、通讯设施、金融设施、教育卫生设施等。以及组织良好的政府和政治体系……”。
[编辑]
基础设施特点
一、优先事项和基础
基础设施提供的公共服务对于所有商品和服务的生产都是不可或缺的。没有这些公共服务,其他商品和服务(主要是直接生产经营活动)将难以生产或提供。
2. 不可交易性
大多数基础设施提供的服务几乎不可能通过贸易进口。一个国家可以从国外筹集资金、引进技术设备,但直接从国外整体引进机场、公路、水厂是不可想象的。
3.整体的不可分割性
一般情况下,基础设施只有达到一定规模才能提供服务或者有效提供服务。在高速公路、机场、港口、电信、水厂等行业,小规模投资无法发挥作用。比如,电站大坝不能只建到河中央,机场跑道不能只建一半,连接两市的轻轨不能只建一半等等。
4. 准公共产品
一些基础设施提供的服务相对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类似于公共产品。
非竞争性是指某些人对基础设施的消费或使用不影响其他人的消费或使用。例如,道路可以被每个单位和个人同时使用,而不会受到影响。
非排他性意味着不可能禁止他人使用基础设施提供的服务,或者必须付出高昂的成本才能这样做。对于这样的服务,其实任何人都不可能排斥其他人。
[编辑]
基础设施的作用
1、基础设施是直产部门建立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没有基础设施。
2.外部经济的作用。例如,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直接促进了生产和人口向城市的集中,导致经济活动在地域上集中,实现规模经济,进一步推动生产部门和企业的平均生产成本下降。以及交易成本的降低。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种经济活动的集中将促进基础设施降低单位服务成本,提高利用效率,并有助于基础设施本身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三、基础设施发展有利于社会经济结构转型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4、基础设施投资和建设可以拉动经济增长、增加就业。
[编辑]
基础设施发展战略
1、平衡增长理论
在西方发展经济学中,平衡增长理论出现于20世纪40年代初期。所谓“均衡增长”,是指对整个行业或整个国民经济同时进行大规模投资,使该行业或国民经济各部门以相同速度或不同速度全面发展。 ,从而彻底摆脱贫困。落后、工业化或经济发展。
均衡增长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平衡增长理论,强调投资规模。其核心是通过“大推”投资克服经济中存在的“不可分割性”,促进各工业部门整体增长,实现工业化目标。
二是均衡增长理论,强调经济发展如何起步、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其核心是将资源配置到国民经济各部门(包括工业),使整个经济实现全面增长。摆脱“贫困恶性循环”,实现经济发展。
三是既强调投资规模、解决“不可分割性”,同时又强调国民经济整体增长。这是一种妥协的类型。
2、不平衡增长理论
不平衡增长理论的形成,以1958年赫希曼《经济发展战略》一书的出版为标志。该理论的主要观点是,发展中国家应集中有限的资源,优先发展某些产业,并以此作为发展的动力。逐步扩大其他产业投资,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动力。
[编辑]
参考
^ 小鲁. 《发展经济学》[M]第七章基础设施
从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uiyisheng.com/html/tiyuwenda/9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