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育报8月1日第03版)
“体育承载着强国梦、民族复兴梦。体育强则中华强,民族体育兴则体育兴。”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体育产业不断翻开新篇章,实现历史性跨越。在习近平总书记新发展阶段“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力争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辉煌”的总目标下,广东省作为我国改革的前沿阵地改革开放以来,体育产业取得长足发展,为建设体育强省、谋求人民健康福祉发挥了“排头兵”作用。
优秀体育明星姚南月
“英雄不应该以成败来衡量,同时英雄也要敢于争第一。”包括广东运动员苏炳添在内的中国男子接力队今年5月收到好消息:因英国运动员违规,国际田联于5月20日暂停运作,当天又宣布中国男子接力队东京奥运会接力队替补获得铜牌。这也是中国男子接力队历史上第一枚奥运奖牌。不仅如此,在东京奥运会上,苏炳添以9.83秒的成绩打破了男子100米的亚洲纪录,成为首位打进奥运会男子100米决赛的中国运动员。他确实当之无愧“亚洲速度”的称号。东京奥运会上,14岁的全红婵在女子10米跳台决赛中5跳获得3个满分,创造了该项目历史最好成绩。 “中国速度”、“中国质量”享誉全球。
苏炳添和全红婵是广东“铁军”的代表。他们成绩的背后,是广东体育的积累。多年来,广东竞技体育一直走在全国前列。 “十三五”期间,广东运动员参加国内外重要比赛,获得世界冠军97个、亚洲冠军166个、全国冠军540个; 12名运动员超越了世界冠军水平。 28人超过亚洲纪录,39人超过全国纪录。
近十年来,无论是伦敦奥运会、里约奥运会、东京奥运会,还是仁川亚运会、雅加达亚运会,还是第十三、十四届全运会,广东都以优异的成绩名列全国前茅,凸显了广东的地位。体育强省。 “硬度”。
竞技体育金牌数量多,质量好。广东拥有一大批著名运动员。除了苏炳添和全红婵之外,在东京奥运会上打破世界纪录并获得女子4×200米自由泳金牌的唐慕涵,也是中国最早在该项目上获得金牌的队员之一。奥运会游泳接力赛。这也是广东70年来首次夺得游泳金牌。第一枚奥运会金牌;十年前的6月11日,冯珊珊夺得世界女子职业高尔夫大满贯赛事LPGA锦标赛冠军,成为中国第一位女子职业高尔夫大满贯冠军得主。此后,她还历史性地在里约奥运会上获得了高尔夫铜牌,并在2017年排名女子高尔夫世界第一;中国单届奥运会男子跳水项目“双料冠军”陈艾森、谢思怡在雅加达亚运会打破女子50米仰泳世界纪录。纪录保持者刘翔和男乒明星范振东。
职业体育方面,广东职业足球俱乐部数量位居前三。十年来,广东宏远夺得第11个CBA联赛冠军,实现三连冠;广州队曾两次获得亚冠联赛冠军,八次获得中超联赛冠军;广东省全力支持梅州足球特区建设,推进足球俱乐部股权改革。深圳作为改革试点,研究制定并向国家报送改革实施方案。在全国湘甲联赛中,广东湘旗队也取得了“八冠王”的成绩,是联赛历史上第一支“豪门球队”。
广东积极响应“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号召,积极发展冰雪运动,实现了“第十四届冬运会见金牌、冬奥会见人民”的目标。深圳昆仑红星女子冰球俱乐部已连续活跃三个赛季。进入俄罗斯女子冰球联盟(WHL)决赛并获得两次冠军。由深圳昆仑红星女子冰球队领衔的中国女子冰球队在北京冬奥会上获得第九名。
广东省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王玉平表示,广东成功申办北京冬奥会以来,积极响应号召“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体育”,广东体育创造了历史,实现了突破。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科学研究的支持。广东体育积极探索科技辅助备战新模式,引进超低温冷疗、GPS定位等先进设备,多维度开展运动训练监测、体能训练、副业恢复、营养控制和反兴奋剂工作,取得显著成绩,推动广东体育事业发展。体育科学发展进程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关爱百姓,全民健身促进健康
广东坚持发展以人民为中心,以顶层设计为引领,出台了多项全民健身和群众体育相关政策文件,构建了政府主导、各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据统计,截至2021年12月31日,广东省拥有各类体育设施约31万个,场地面积约3.22亿平方米,人均运动场地面积超过2.5平方米,其中各类足球场数量约1.16个,篮球场超过10万个,健身跑道5660条,总长度超过1.9万公里,城乡“15分钟健身圈”基本形成。
与此同时,广东省全民健身活动丰富多彩。每年举办县级以上体育赛事5000余项,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超过4500万人。
广东自上而下统筹,充分挖潜,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精心打造广东十大国际、国内、省级品牌赛事。广东连续六年举办粤南古驿道定向赛,充分发挥“体育+”规模聚集效应,带动全民健身、传承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据不完全统计,相对落后的古村镇竞争创造的直接经济产值超过30亿元。
与此同时,全民体质监测、社会体育指导员等全民健身服务也在创新发展,造福人民、谋健康。广东逐步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在高度重视加强后备人才培养、巩固青少年体育发展的基础上,广东也在不断转型升级、扬帆前行。
十年来,广东以自己的行动,全面实施全民健身战略和健康中国战略,提高人民体质和健康水平。
体育与青少年体育融合取得新进展
近十年来,广东省负责文化教育的28所体校基本实现了“两个包容”。开展训练的各级业余体校135所,省市两级传统学校1794所(其中国家级22所),公立青少年体校。体育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在全国率先成立省级青少年体育联合会。
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队伍日益壮大。以广东省体校、广州、深圳为龙头,建立2个省级重点后备人才培养示范基地,鼓励人才流动、资源共享。全省注册青少年运动员人数3.5万人,建立国家重点体育后备人才基地11个、国家高水平基地16个、国家级基地36个。
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青少年体育冬夏令营和“奔跑青春”儿童青少年主题健身系列活动,着力打造“公众号+视频号+小程序”五位一体的广东青少年体育服务+微信客服+微信群”平台矩阵,打通“体育部门-社会体育组织-学校-家长”多方沟通渠道,营造链接校园、社区、家庭的运动健身氛围,不断提升青少年的身体健康。
合作交流,体育产业迈上新台阶
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广东体育产业总产值(总规模)5295.44亿元,增加值1811.4亿元,占当年全省GDP的1.64%。总规模、增加值、GDP比重等主要数据继续位居全国前列。
广东省拥有各类体育企业和体育产业活动单位47053家,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3个、示范单位7个、示范项目2个、国家特色体育小镇试点项目5个。
体育彩票销售量和公益善款募集量均居全国第一。 2021年,广东省共销售体育彩票216.84亿元,同比增长32.56%(全国平均增长21.9%),筹集公益资金55.33亿元。
广东体博会、广东体育产业发展论坛影响力逐年提升,已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体育产业平台。
十年来,广东着力打造“一圈、双核、五带、多点”的体育产业布局。优化体育产业结构,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推动广东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粤港澳大湾区体育博览会、广东省体育产业发展论坛等展会建设发展、“湾区体育中心”体育线上线下平台。积极申报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示范单位、示范项目。完善广东省体育产业统计制度,推进广东省体育产业名录建设。推动设立广东省体育产业发展基金,加快与金融机构合作,提供金融服务支持。打造负责任、值得信赖、可持续、健康的体育慈善彩票。促进体育消费需求,实施“体育+”战略。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整体,不断深化粤港澳体育交流合作,共同促进大湾区体育和产业发展。
培“根”铸“魂”,永远传承体育精神
十年来,广东体育人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作为体育的“根”和“魂”,大力弘扬中华体育精神,落实到广东体育的各个方面。
近年来举办的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等大型体育比赛中,广东二沙体育训练中心的冠军运动员几乎都是党员。他们在训练和比赛中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如今,“队伍有支部,金牌有党员”已成为具有体育产业特色的组织建设模式。
广东体育博物馆、广州体育博物馆还定期举办各类体育精神、体育名人、体育赛事、体育文化等展览和研讨会,不断展示体育文化、传承体育精神。
广东近期举办了一场青少年田径比赛,这也是省运会的测试赛。看起来比赛的标准不高,但每个项目的冠军都可以获得苏炳添的东京奥运会签名照。收到“苏神”奥运签名照的广东田径小将们兴奋不已。他们纷纷表示,要以苏炳添为榜样,刻苦训练,奋力拼搏,为国争光。
“望一处知豹,落一片叶知秋。”小细节充分体现了运动精神的传承和延续。
十年来,广东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增强体育文化软实力,加大体育文化宣传力度,深化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大力弘扬武术、武术、武术等岭南特色传统体育项目。赛龙舟、舞龙狮,积极发展具有民族传统特色的体育文化活动,认真开展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和保护,全面加强各类体育博物馆的建设和发展层次,支持多种业态发展加强传统体育文化展览、展示、演出,加强体育赛事文化建设,继续深入开展竞赛纪律和反兴奋剂专项管理,强化追求道德金牌、作风金牌、廉洁建设。金牌意识,丰富体育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强化体育文化历史功能。
王玉平表示,当前广东体育正在大力建设体育强省,紧紧抓住广东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等重大发展,广州实现老城新活力、粤港澳全运会。抓住机遇,积极探索坚持和完善体育治理体系的有效途径,着力破除深层次体制障碍,推动体育体系建设和治理效能更好转型融合,为广东体育应对疫情提供坚强保障迎接风险挑战,赢得主动。一是深化改革开放赋予我们新使命;二是提高发展平衡协调性提出新命题。三是对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出新要求。
“我们要立足大局,谋一角,谋好一角,抓好一角,以全局促发展,不断提高体育综合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始终保持‘进’精神。 、‘创造’的能量、‘做事’的风格,走出一条好的新路。”冲刺之路,加快建设体育强省,努力推动广东走在全国前列,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再创辉煌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取得了突出成绩。”王玉平说。
图片来源:新华社、广东省体育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uiyisheng.com/html/tiyuwenda/9506.html